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影像色彩處理核心開發

個人見解, 可以分為三個方向,可以以此分工,但要各司其職, 各盡其效, 才能得到好的成果

1. 演算法
2. 參數
3. 平台實做

這三類其實互有關聯, 不可偏廢, 不然也要有熟悉這三者介面以及流程的整合角色, 否則很難達到實際需求, 至於其內涵, 從名詞及實務上應該很容易理解, 只是資源以及個人的風格會影響實際的產出, 需要個別去檢討, 也沒什麼洽不恰當的問題, 而是在於主導者的心態, 以及時程和品質的考量, 反而我覺得開發流程的走法, 反而是影響成敗很大的因素

從實際需求去設計系統, 本是天經地義, 對需求有確實的了解, 負責的分工角色才能朝向相同的目的地前進, 沿途披荊斬棘, 不必為了創新而創新, 而是依照所處時空背景, 選擇最省時有效的方法

這個過程比較特別的是, 最好遵循軟體工程多重循環的做法, 不管是系統, 核心或是模組, 不要只有一次的產出就是最終成品, 最主要原因就是, 這是人為的設計, 每個人對需求規格的理解都有先天認知的差異, 即使再怎麼溝通或是明文定義, 仍然會存在未知的誤解或岐見, 透過多重循環的產出整合, 可以針對介面的部分做實務上的測試檢討, 而屬於自己單獨運算的部分, 不管是捏造或是真實邏輯, 只要能先滿足介面整合即可, 後續再自己抓空檔補足, 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藉由實際的整合動作, 來驗證當初談好的介面是否有缺陷或漏洞, 這種瑕疵如果在後期才發現, 最嚴重將導致原先設計要完全捨棄重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